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圖片新聞2>文章頁

讓黨旗高高飄揚  讓黨徽在震區(qū)閃耀
——四川省地質鐵軍奮戰(zhàn)在抗震救災一線

http://ztvqcgeu.cn/  (2022-09-12 16:46:20)    

 

9月12日,記者從四川省地質礦產(chǎn)勘查開發(fā)局(以下簡稱“省地質局”)獲悉,第二輪震區(qū)地質災害詳查工作正有力有序推進。省地質局共組織12家綜合地勘隊伍、出動專業(yè)技術人員281人,車輛69輛,無人機、GPS、RTK測量儀、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專業(yè)裝備179臺(套),深入震區(qū)開展詳查。

“9.5”瀘定地震發(fā)生后,省地質局黨委書記王建明在局“9·5”瀘定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第一次會議上提出:“在災區(qū)前線成立應急搶險臨時黨支部,把它建成我們攻堅克難的堅強堡壘!”

王建明說,從2017年“8·8”九寨溝地震,到2019年萬源向前廣場毛壩子滑坡,再到2021年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,近幾年來,每一次急難險重任務的圓滿完成,都反復證明在一線建立臨時黨支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
9月7日24時,是省地質災害指揮部下達完成首輪震區(qū)地質災害隱患全覆蓋排查任務的截止時間。局屬瀘定、康定、九龍、磨西、石棉、冕寧、甘洛的7個臨時黨支部,共計125名黨員、3名入黨積極分子,提前完成了指揮部下達的任務。

爭分奪秒搶險救災 黨員干部沖鋒在前

災情就是命令,搶險刻不容緩。

地震發(fā)生后兩個小時,成都水文隊第一批12名技術人員組成的4個應急搶險分隊已踏上前往災情最為嚴重的石棉縣、瀘定縣的途中。值得一提的是,每個分隊都攜帶了一面黨旗,讓黨旗引領黨員凝心聚力、攻堅克難。

與此同時,由10名黨員組成的207隊“黨員突擊隊”也啟程奔赴瀘定。臨行前,突擊隊隊長趙偉要求每名隊員認真把黨員徽章佩戴在胸前,亮身份、明責任、作表率。

還有正在丹巴開展多金屬普查項目的402隊黨員鄧雪峰等3名隊員,地震后立即放下手中工作,返回駐地,為無人機、筆記本等電子設備充電,做好隨時出發(fā)的準備。職業(yè)的敏感讓他們相信,震區(qū)這個時候更需要自己。

在局黨委的統(tǒng)一部署下,成都水文隊、207隊、402隊、141隊、108隊、282大隊、606大隊、405隊、137隊、403隊、成調所、404隊等12家單位成建制進入震區(qū)開展工作,與時間展開賽跑。

在搶險救災過程中,一個又一個的黨員干部沖鋒在前、不畏艱難。

他們是怕水偏要走水路的成都水文隊27歲年輕黨員徐鵬。徐鵬這支先鋒隊的任務是兩天排查石棉62條山洪溝,為水利部門研判山洪溝暴發(fā)泥石流或形成堰塞體提供技術支撐。“今年秋雨多,必須爭分奪秒!”為了搶時間,從小就怕水的徐鵬,第一個把身體固定在吊車鉤上,抓緊鋼繩,從距水面30多米高處騰空而起,在空中度過驚魂的120秒后,降落在水面上的沖鋒舟。他說:“走水路要節(jié)約一個多小時,我是黨員,要往前站!”

他們是在孤島上堅守的402隊黨員鄧雪峰。時間雖緊,但排查質量不能打一點折扣。402隊鄧雪峰小組進入震區(qū)的第一項任務,就是徒步12公里進入無信號的信息“孤島”——燕子溝景區(qū)。早上7點進溝,原計劃下午3點回到駐地,但因震中道路垮塌嚴重,到達工作區(qū)已是下午1點左右,等完成全部任務回到溝口,已是下午7點左右。鄧雪峰說,“排查結果要經(jīng)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。當看到隊長肖華、副隊長朱蓬成遠遠地跑過來迎接,眼里的淚花兒都有點控制不住。因為超過了預計時間,兩位領導在溝口等了我們3個多小時。”

他們是幫助群眾撤離的141隊黨員胡淞凌。在震區(qū),多跑一處隱患點,就能讓更多的群眾遠離危險。在九龍縣呷日鎮(zhèn)呷日村臨時安置點,胡淞凌帶隊的排查小組正在耐心地向群眾解釋:“旁邊1處新發(fā)現(xiàn)的滑坡隱患點對安置點存在重大安全隱患,請大家趕緊撤離。”隨后,在相關部門的組織下,安置點7戶28人迅速轉移。

他們是連夜排查的地質災害隱患的108隊、402隊、282大隊隊員們。為盡快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,及時向政府提供決策依據(jù),在磨西臨時黨支部,108隊、402隊、282大隊排查隊員們白天奔波10余個小時,晚上停電不停工,缺覺不缺斗志。隨著發(fā)電機的轟鳴,把一臺臺電腦點亮,反復比對震前震后影像,認真評估每個災害點,一直干到深夜。

他們,是正在震區(qū)奮戰(zhàn)的黨員同志的縮影。當災害襲來時,省地質局各級黨員干部挺身而出,帶領廣大地質隊員第一時間奔赴震區(qū),成為省地質局抗震救災應急搶險的中堅力量。

抗震救災現(xiàn)場錘煉黨性 時刻不忘初心使命

“上下同欲者勝,同舟共濟者贏。”

地震發(fā)生以來,省地質局黨委書記王建明每日主持召開局“9·5”瀘定地震抗震救災應急搶險指揮部會議,聽取全局抗震救災、應急搶險工作匯報,及時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。

省地質局黨委副書記、局長伍定9月5日深夜到達震區(qū)后,第一時間參加省地災指揮部前方工作組第一次會議,召集參與應急搶險的局屬單位安排部署工作任務,第二天一大早,又馬不停蹄地帶領工作隊先后轉戰(zhàn)震中磨西鎮(zhèn)、康定市、瀘定縣、石棉縣的應急搶險現(xiàn)場,協(xié)調指導各項工作。

省地質局黨委委員、副局長謝兵、李廷強分別擔任石棉、瀘定臨時黨支部書記,和前線排查隊員們同吃同住,在一線指揮,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向前推進。

同時,駐守一線的局屬12支專業(yè)隊伍負責人率隊奔波在各處地災隱患點,全情投入、不知疲倦……

在抗震救災現(xiàn)場,從領導干部到工作隊員,每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都是一面“旗幟”,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共產(chǎn)黨員的責任和擔當。

他們是親人住院“不用回家”的403隊勘察院司機謝宏。謝宏到達災區(qū)的第二天,其岳父突發(fā)腦溢血住院。面對大家關心,他說,“不用回家。我是黨員,我要配合好我的隊友們,爭取盡快完成排查任務,早一點讓這里的百姓安心。”

他們是才著志愿服,又換沖鋒衣的137隊黨員代新雲(yún)、向韶林。接到搶險通知時,他們正在社區(qū)開展抗疫志愿服務,做好工作交接之后,他們立馬脫下志愿者服裝、換上應急搶險沖鋒衣,義無反顧地沖向災區(qū)。

他們是雙向奔赴的405隊黨員彭新建和妻子左由培。一個在地災一線,一個在抗疫一線,在大災大疫中互相鼓勵、雙向奔赴,共同踐行著身為地質鐵軍和白衣天使的入職誓言。

然而,震區(qū)里的群眾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間有大愛、人間有真情,深深感動著地質隊員們。

看到搶險隊員的午飯都是干糧、礦泉水,當?shù)厝罕娎蠹疫M屋吃上了熱湯熱飯。403隊排查隊員在飯店吃完早餐結賬時,老板告訴他們,1名受災群眾已經(jīng)付了錢,走之前還說:“他們來抗震救災,我們要懂得感恩。”當群眾看到207隊排查小組徒步開展工作時,自發(fā)組織車輛送隊員到隱患點。在野外第一次過生日的成都水文隊年輕黨員龔濤博士說:“個人生日事小,群眾生命安全事大。”像這樣的故事,還有很多很多。原來,抗震救災現(xiàn)場就是新時代地質隊員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的最好課堂。

截至9月8日12時,在自然資源廳的指揮和領導下,省地質局、省地質調查研究院、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共投入人員632名,無人機等裝備465臺(套)、車輛160臺開展地震災區(qū)及周邊市(縣)震后次生地質災害應急排查。目前,瀘定縣與石棉縣共轉移受威脅群眾18420人,暫未收到震區(qū)及周邊區(qū)域因次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報告。這也是全省地勘單位改革后,地質隊伍重塑再造的一次集中檢驗,是黨性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又一次錘煉。

在地震發(fā)生后,省地質局7個臨時黨支部冒著余震和飛石的危險,圓滿完成震后首輪地災排查任務,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地質人對“三光榮”“四特別”精神的傳承,充分展示了“地質鐵軍”的精神風貌。

據(jù)了解,下一階段的抗震救災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,震區(qū)一線7個臨時黨支部將繼續(xù)把災情當成“試金石”“磨刀石”,省地質局的共產(chǎn)黨員將繼續(xù)“視災情為命令”,爭當抗震救災“排頭兵”“先行軍”,讓黨旗在抗震救災一線高高飄揚!

(省地質礦產(chǎn)勘查開發(fā)局)